|
    本报讯 (记者 罗芸)日前印度传出水稻亩产1493公斤的消息,引起社会各界关注。我市水稻最高亩产又是多少?昨日,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,我市水稻单季最高亩产为839.1公斤。专家表示,要实现高产,“五良”结合才是“法宝”。
    “近年来我市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,但仍创下过不错的成绩。”市农委粮油处处长袁德胜说。
    目前,经统计部门认可的重庆单季水稻最高亩产,是2006年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水稻高产示范片创下的839.1公斤纪录;而若要中稻加上再生稻,则要数2009年开县竹溪镇创下的1291.19公斤的纪录为最高,其中中稻808.1公斤,再生稻达到了483.09公斤,而这也是全球同纬度之最。
    据了解,2011年我市水稻平均亩产只有500多公斤,为何最高纪录能远远超过平均水平?
    “高产是良种、良法、良制、良田、良基‘五良’紧密结合的结果。”市农技总站水稻科研究员郭凤说,在我市创下亩产高产纪录的区域,均是采用了高产、优质稻种,再通过早播早栽、合理密植、统防统治、配方施肥等技术,与其它作物如蔬菜等安排好合理茬口,从而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。同时,能排能灌的基础设施、肥沃的土壤,也是实现高产的基础条件。
    郭凤表示,即便是同一生态区,由于品种、技术等方面的差异,产量也会有巨大差距。因此,用科技加上精耕细作,重庆水稻还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