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目前,农业部共认定 202个超级稻品种,后陆续取消67个,目前实际为135个!
设为主页
|
加入收藏
|
关于我们
|
给我留言
首页
|
精确搜索
三系杂交稻
两系杂交稻
常规稻
籼稻
粳稻
籼粳
分析
|
面积
数据
|
种肥药一体化精确定量栽培
|
新闻
名 称:
晶两优1212
亲 缘:
晶4155S/R1212
类 别:
籼型两系杂交稻
选育单位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
审定编号:
国审稻2016601
认定时间:
2019
认定机构:
农业部
备 注:
审定
编号:
国审稻20206001
申 请 者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育 种 者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
品种来源:
晶4155S×R1212
特征特性:
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,全生育期128.3天,比对照天优华占晚熟6.9天。株高111.9厘米,穗长24.0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8.7万穗,每穗总粒数157.8粒,结实率84.3%,千粒重23.8克。
抗性:
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8、3.2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白叶枯病7级,白背飞虱9级,中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白背飞虱,
米质主要指标:
整精米率65.1%,垩白度2.1%,直链淀粉含量13.9%,胶稠度78毫米,碱消值6.4级,长宽比3.1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
2018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31.40千克,比对照天优华占减产4.85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528.66千克,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.67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.03千克,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0.59%;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17.51千克,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0.83%。
栽培技术要点:
1.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: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,一般2月下旬和3月上旬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1-1.25千克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。2.适龄移栽,插足基本苗:水育秧一般移栽叶龄5.5叶左右,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,栽插株行距16.7厘米×23.1厘米或20厘米×20厘米,每穴栽插2粒谷苗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3.合理施肥,科学管水: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纯氮10-11千克,五氧化二磷6千克、氧化钾6.5千克。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中后期严控偏施氮肥。搞好水分管理,够苗及时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保持田面有水,收割前7-10天断水,忌断水过早,以防早衰和影响品质。4.病虫防治:坚持强氯精浸种,预防恶苗病发生。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白叶枯病、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沿海和大片田洋地区尤其注意防治白叶枯病。5.适时收割:稻谷黄熟90%时及时收获,确保稻米综合米质优良。收割后不暴晒。
审定意见:
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广东省(粤北稻作区除外)、广西桂南、海南省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。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审定
编号:
鄂审稻2018028
品种来源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“晶4155S”作母本,“R1212”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。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,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8028。
品质产量:2015~2016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迟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,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武汉)测定,出糙率80.0%,整精米率62.0%,垩白粒率6%,垩白度1.2%,直链淀粉含量17.8%,胶稠度60毫米,长宽比3.1,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。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.50公斤,比对照品种增产0.49%。其中:2015年亩产561.00公斤,比对照Ⅱ优264增产0.63%;2016年亩产540.00公斤,比对照瑞优399增产0.34%。
特征特性:
株型适中,分蘖力强,茎秆韧性较好。叶色绿色,剑叶挺直偏短,穗层整齐,中等穗,着粒均匀。谷粒长形,稃尖无色。后期熟相好。区域试验中株高103.1厘米,亩有效穗17.2万,穗长23.9厘米,每穗总粒数162.3粒,每穗实粒数133.1粒,结实率82.0%,千粒重25.4克。全生育期149.0天。其中,2015年全生育期149.0天,比对照II优264短2.7天;2016年全生育期149.0天,比对照瑞优399短4.5天。病害经恩施州农科院植保土肥所鉴定,稻瘟病综合指数1.7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,抗稻瘟病;纹枯病5级,中感纹枯病;稻曲病9级,高感稻曲病。
栽培要点:
1.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。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8~10公斤,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.75~1.0公斤,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。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,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~6天各亩施尿素2~3公斤,以培育多蘖壮秧。2.适时移栽,插足基本苗。秧龄30天左右,每亩1.2~1.5万穴,每穴插2~3粒谷苗,亩插基本苗6~8万,提倡浅插,以利早发。3.科学管理肥水。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巧施穗肥,适当增施磷、钾、硅、锌肥等。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、五氧化二磷6公斤、氧化钾6.5公斤。寸水活棵,浅水分蘖,苗够及时晒田,强根壮秆防倒伏,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,后期干干湿湿,忌断水过早防早衰。4.病虫害防治。注意防治稻曲病、稻瘟病、纹枯病和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适宜范围:适于湖北省恩施州海拔700米以下稻区作中稻种植。
审定
编号:
国审稻20186010
申 请 者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育 种 者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
品种来源:
晶4155S×R1212
特征特性:
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3.7天,比对照F优498长2.9天。株高107.9厘米,穗长23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4万穗,每穗总粒数192.3粒,结实率86.0%,千粒重24.5克。
抗性:
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7、2.5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;褐飞虱9级;中抗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,耐冷性中等。
米质主要指标:
整精米率68.4%,垩白粒率10%,垩白度2.7%,直链淀粉含量15.2%,胶稠度63毫米,长宽比2.9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3.3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.3天。株高120.3厘米,穗长25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9万穗,每穗总粒数241.8粒,结实率85.4%,千粒重24.2克。
抗性:
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1、3.0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中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抽穗期耐热性中等,
米质主要指标:
整精米率60.8%,垩白粒率11%,垩白度3.0%,直链淀粉含量13.7%,胶稠度73毫米,长宽比3.2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
2016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01.95千克,比对照F优498减产2.56%;2017年续试,平均亩产643.07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4.47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.51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0.96%;2017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21.66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2.97%。201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05.98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.93%;2017年续试,平均亩产618.21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.85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.10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.39%;2017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00.24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.27%。
栽培技术要点:
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1.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早播,大田亩用种量1.0千克,秧田亩播种量8~10千克,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2.水育秧秧龄30~40天,栽插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亩栽1.25万穴,每穴插2粒谷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3.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一般亩施纯氮11~12千克,氮、磷、钾用量比例为1∶0.5∶0.7,重施底肥(氮肥70%作底肥,30%作追肥),早施分蘖肥,忌后期偏施氮肥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忌断水过早,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。4.坚持强氯精浸种。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:1.适时播种,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8~10千克,稀播培育壮秧。2.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,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;插植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亩栽1.25万穴,每穴插2粒谷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3.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一般亩施纯氮11~12千克,氮、磷、钾用量比例为1∶0.5∶0.7,重施底肥(氮肥70%作底肥,30%作追肥),早施分蘖肥,忌后期偏施氮肥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忌断水过早。4.坚持强氯精浸种。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,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曲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螟虫、稻瘟病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审定意见:
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
编号:
国审稻2016601
申 请 者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育 种 者: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
品种来源:
晶4155S×R1212
特征特性:
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华南作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6.9天,比对照博优998长1.8天。亩有效穗数17.3万,株高104.2厘米,穗长23.0厘米,穗总粒数156.6粒,结实率87.9%,千粒重24.2克。
抗性:
稻瘟病综合指数4.0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;白叶枯病7级;褐飞虱9级;中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、高感褐飞虱。
米质:
整精米率66.7%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9.7%,垩白度1.8%,胶稠度74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1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
2014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26.52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10.98%,达极显著水平,增产点比例85.7%;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494.63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0.15%,达极显著水平,增产点比例91.3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10.58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0.57%,增产点比例88.5%;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.17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4.08%,增产点比例88.9%。
栽培技术要点:
1.适时播种。一般7月上中旬播种,每亩大田亩用种量1.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5千克,稀播培育壮秧;2.秧龄20天左右(抛秧3.5-4叶),栽插规格16.7厘米×20厘米,每蔸栽2粒谷苗,每亩插足7万至8万基本苗。3.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25%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,栽后5-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,亩追施尿素6-8千克,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.5千克,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。4.浅水活蔸,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,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时,及时落水晒田,控制无效分蘖,提高成穗率。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。灌浆期干干湿湿,保持根系活力。切忌落水过早,以免根系和叶片早衰,影响米质。5.坚持强氯精浸种,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。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。稻瘟病重发区注意施药防治稻瘟病。
审定意见:
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海南、广东中南及西南平原稻作区,广西桂南稻作区和福建南部作双季晚稻种植。
该单位其他超级稻
晶两优1988
籼型两系杂交稻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、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2020
隆两优1212
籼型两系杂交稻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2019
晶两优华占
籼型两系杂交稻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水稻研究所
2018
同母本其他超级稻
晶两优1988
籼型两系杂交稻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、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2020
晶两优华占
籼型两系杂交稻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水稻研究所
2018
同父本其他超级稻
隆两优1212
籼型两系杂交稻
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、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2019
设为主页
|
加入收藏
|
关于我们
|
给我留言
E-mail:ricehzx@163.com